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参加多项科研项目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代表学校参加多项实践交流活动……她就是巩卓青,启德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毕业生。初见时,她扎着马尾,笑容灿烂,但满满两页的简历,见证了她五年本科生涯的点滴付出。“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她笑着说。
医路漫漫,始于足下
医生世家,耳濡目染,她儿时便立志成为一名医生,高考志愿填报的专业也全都是临床医学。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誓言我一直记着呢。”谈到学医,她笑道。
本科五年的时间,巩卓青在图书馆和教室度过了大半。每天从早到晚,课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课余还要及时复习当日所学,就连大家都休息的周末时间也不例外。这样甚于高三的繁重课业也曾压得她喘不过气,也曾让她想要放弃,但想起对医学的热爱、对成为一名医生的渴望,她选择了坚持和执着,“自己选的路,怎么累都要走下去,而且又有哪条路轻松呢。”
成功没有捷径,但付出总会有回报:她的平均学分成绩89.8,在本专业221人中排名第6,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保研综合成绩为专业第一。“回头看看,真的要谢谢当时的自己,没有放弃。”
“我不仅要做一名好医生,更要做一名医学家。”从大二起,巩卓青就开始在科研领域进行一些尝试。
2016年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TLR2单抗在龈卟啉单胞菌引起的牙周炎大鼠模型中的抗炎作用研究》,并顺利结题。
2016—2017年,她参与了一项针对肺功和睡眠呼吸紊乱对中风的影响的研究。主要进行数据采集和整理分析,以及文章方法部分的撰写等工作,并作为第二作者完成论文,被《欧洲神经病学杂志》收录。
2018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试验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个体化冠心病早期预测模型的应用研究”并在毕业前夕顺利结题。
由于平时课业繁忙,大部分工作都只能在节假日完成,期间付出的酸甜苦辣唯有她自己默默体会。回忆起当时守着大鼠通宵实验的时光、实验结果不理想而不断重复的时光,正是这些宝贵的经历,让她逐渐获取自信,也让她明白科学研究道阻且长,以后的路注定更加艰辛,只有沉下心来,不惧困难,保持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勇于尝试,才能有所为、有所得。她说,“要做到这些不容易,但怀抱学医的初心,无论如何自己都会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
知行合一,践行见远
巩卓青深知,大学要培养的是一个完整的人,要有良好的品德,并兼具组织能力、沟通交际能力以及开阔的视野等,所以只专注于课业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与科研之余,她连续四年负责所在年级的学生工作,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同时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大一开始担任班长,大二开始担任本专业的年级长,负责各项学生工作,培养了她强大的责任心与意志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协作和适应能力。她说道,这些经历也为日后医患沟通与团队协作打下了基础。
入学至今,她分别参加了2016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寒假项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2016年神经与认知科学暑期培训,和2019年联合国青年领袖培训寒假项目。也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代表学校赴台湾政治大学、香港大学参加交流活动。此外,在2016年作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长,赴梁家河完成“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启德书院天津站城市生存训练等。
在学习交流和实践的过程中,她不仅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拓宽了视野,更深刻理解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但正是由于矛盾的存在,事物才能够不断进步。
“看看自己参加的这些活动,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但正是这些实践活动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加成熟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更加明白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才更适合自己。这其实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在探索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发现并完善自己的内在,包括自己的思维方式、个性和人格等。”巩卓青说。
目前,巩卓青已经保研至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攻读医学博士学位,迎接她的依然是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本科阶段已经结束了,这是个小小的节点,也是我人生的新起点,未来肯定会有更多未知的艰辛,但我有信心,自己能够怀抱初心,不辜负自己和家人,不让母校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