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德书院师生赴中国海洋大学参加三校交流活动
10月13日—18日,在启德书院院务副主任李聪、学生处宿舍文化主管彭志军、启德书院院务主任助理龙树荣、辅导员王大军的带领下,启德书院20名同学赴青岛与台湾政治大学博雅书院的老师、同学一同参加由中国海洋大学行远书院主办的为期五天的三校交流学习活动。
10月15日,三校师生共同登览崂山,在太清宫进行题为:“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的反思,并进行小组讨论。在第一天探索青岛的活动中,同学们走出校园,深切的感受到了青岛这座海滨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多元开放的独特魅力。
10月16日上午八点半,三校代表团的师生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举行了 “三校交流见面会”,来自三所高校的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并总结了三所学校在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中国海洋大学行远书院院长钱致榕先生对来自十三朝古都西安和海峡对岸台湾的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中国海洋大学行远书院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介绍,并就如今的发展情况作了总结,以及关于未来五十年中国各行各业顶尖人才培养的“博雅”理念作了详细的介绍。海洋大学方志奇教授提到博雅教育培养的是对人类、对未来的责任,是一种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敢,是一种胆识,最后,她送给在座的师生一句话:“迎着朝阳想一想,我今天要做什么;迎着夕阳想一想,我今天做了什么。”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院务副主任李聪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我校的书院制度、西部科技创新港以及对于大类招生背景下所做出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他也热烈欢迎青岛以及台湾的师生前往西安,感受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底蕴。台湾政治大学博雅书院导师姜家雄讲述了台湾政治大学博雅书院目前的发展状况,提到了当今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学生永远是一位,是根本。台湾东海大学博雅书院副书院长杨志杰谈到我们要处理好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介绍东海大学博雅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在接触世界、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学习、讨论、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后,三校互赠礼品,合影留念。
10月17日,同学们在海大志愿者的带领下走入课堂,感受不同专业各具特色的课程。三校老师、同学参加了博雅讲坛,本次讲坛邀请到了长城学者张明弘老师进行题为“寻根长城”的讲座。他在讲座中提到:“我五年前开始寻根长城,沿着长城持续行走,已经行走十万多里路。行走于我如修行,在行走中发现,我们心性的迷失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缺失。慈悲、感恩、责任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自私的小我,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担当、宽容、付出。自己的内心有爱了,世界就温暖了。”在16、17日两天中,同学们旁听了行远课程:大学之道、全球化以及宇宙大历史,并且加入到行远的讨论课中去,与行远书院的学生进行了题为生命是什么的讨论。在讨论中,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聆听他人的想法,无论最终是否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在讨论过程中收获的是思想与灵感擦出的火花。
活动中,西安交通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的师生进入了海大的课堂,体验了海大同学的生活,感受到了来自其他大学的不同之处。最后,10月18日上午举行了三校交流成果分享大会,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表达了自己在这几天交流活动中的收获与体会。
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规培84班的罗佳欣在发表中谈到:“钱教授提到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同等重要。上大学后,因为忙于学业、社团工作等,没有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放弃了很多建设自身人文素养的机会。听到钱教授所讲,我发现这种想法是及其错误的。人文素养的建设恰恰是根基,只有基础足够扎实,才能决定上层建筑的优越性。我今后应该更加注重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个人素养的培育。
在本次三校交流活动中,三校师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未来三校建立起长久的交流对话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案 | 冯玥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