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服务
心灵驿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服务 > 心灵驿站 > 正文
《肖申克的救赎》——冲破制度的牢笼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10 20:00:00   浏览次数: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人只有两种选择。­——安迪。

该影片根据著名作家斯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的原著改编。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该影片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位年轻的银行企业家安迪因为其妻子与她的情人在家中被杀,在种种证据都指向当晚醉酒的安迪的情况下,安迪含冤入狱。从此安迪的人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监狱的腐败,他在真相即将大白的情况下仍然得不到昭雪,反而在肖申克监狱饱受了各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摧残。然而面临新环境的种种桎梏,安迪并没有像在围墙里的人们一样被制度化,而是努力寻找新的出口,影片最终以安迪奇迹般地逃狱而出,并且也收获了纯真的友情告终。影片人物刻画生动鲜明,对比明显,主线突出。折射出当时社会对人们的禁锢,以及人们甘于现状,甘于制度化的消弭现象,也寄托作者对希望,对光明的渴求。

这部电影看似平淡无奇地叙述一件故事,故事情节可能没有那么地跌宕起伏甚至不吸引人眼球,导致影片在当时上映时票房惨淡,但这部电影却在后来越发熠熠生辉,人们捡拾其中的“金观点”,就像一瓶老酒,时间越久越沁人心脾,细细咀嚼,不难发现其中蕴藏的浓厚的感情色彩,也就愈发富有魅力。

影片中的主人公安迪含冤入狱,影片中的他没有过多的言语或是情感表达内心的委屈,甚至太过于平静,看似平静地接受,实则在等待一个适合的时机吧。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第一夜,安迪并没有像瑞德他们打赌那样崩溃,安迪的泰然给瑞德留下了深刻印象,为其后瑞德为安迪带“违禁品”,并且成为朋友埋下了伏笔。影片中的 安迪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沉默的人,但他又是个极富有自己想法并且敢于冒险敢于付诸实践的人,也许也只有不甘于满足于现状的人才会想法设法地跳出制度的禁锢。在天台上时,安迪用自己的知识为警长洗黑钱,从而获得了一箱啤酒的奖励,也获得了片刻心灵的自由。在警长办公室里,当安迪大胆地用广播放美丽的音乐时,整个牢狱每个人眼睛都散发着光芒,美妙的乐声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但最终以警长地介入,乐声被打断,安迪也被关进了小黑屋。当安迪为瑞德要一把小锤子时,瑞德嘲笑安迪,这个东西挖地道得需要600年,安迪不以为然,事实证明,只需要20年。安迪在牢狱中创办图书馆,帮助犯人考取高中等级证书。一个个奇迹的出现,是一次次不甘沉沦地爆发,冲破牢笼的蓄力。

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也熠熠生辉,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对比鲜明,给人惊醒。影片中瑞德与安迪是一个对比。对于一个在牢狱中已经生活了二十年的瑞德来说,“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他已经选择了依靠高墙来生存,然而安迪却始终坚信可以逃出去并一直在牢笼里挣扎;影片中瑞德与老布也是一个对比,在牢狱里生活了五十年的老布最终刑满释放了,但是习惯了牢狱生活的他无法再融入正常人的生活,最终选择了自杀,这是他认为的自由。瑞德在出狱之后也融入不了生活,但他最后选择去寻找安迪,最终和朋友碰了面,这是他认为的自由。影片以俩人在海边的见面结尾,也真正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希冀。

“心若是牢笼,处处为牢笼,自由不在外面,而在于内心。”“恐惧束缚着你的心灵,希望释放着你的心灵。”每个人都有选择不被束缚的权利。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