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服务
就业简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服务 > 就业简讯 > 正文
透析大学生就业“倒金字塔”
来源:今晚网   发布时间:2014-11-09 18:43:15   浏览次数: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高位运行,记者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大学生就业呈现“倒金字塔”现象—学历越高,就业率越低。业内人士认为,就业供求结构失衡、毕业生择业心理预期不同、企业招聘趋于理性化成为助推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
 
  学历越高就业越“慌”
 
  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7月1日,全省高校博士毕业生签约率为73%,硕士为69.5%,本科为80%,专科为83%。整体呈现出学历越高,就业率越低的“倒金字塔”态势。部分省市数据表明,这一现象近年来已在不少地区出现。记者在一些地方实地采访了解到,学历越高,担心毕业即失业的情绪越浓,抱怨工作不如大专、高职好找的现象不少。
 
  江西师范大学2014届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于乐笑称自己成了“择业困难户”。他告诉记者,日前应聘的英语培训机构教师岗位中,本科生拥有“专八”资格证书的,其竞争力与研究生基本相同。而研究生学历对一般企业而言并没有绝对优势。
 
  南昌大学共青校区毕业生李奕显得很幸运,专科学历的她一毕业就签约了东芝电梯江西分公司从事销售工作。李奕告诉记者,由于学历限制,择业时不会“挑三拣四”,觉得能找到一份工作便十分满足,同班同学也基本都找到了工作。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才流动中心招聘服务部部长廖明波告诉记者,目前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大学毕业生过剩与缺工严重两极分化持续升级,造成了“就业慌”与“用工荒”并存的窘境。记者在江西省进贤县海西轻纺工业园采访了解到,不少招聘大专甚至职业中专生的熟练技术工种月薪高达6000元,并长期招工。
 
  多因素致“倒金字塔”成势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学历呈“倒金字塔”现象与诸多因素有关。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体现为就业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江西环境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钟晓红分析认为,“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体现中国制造业的全球性地位,也反映出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决定了对技能型人才巨大的需求量,就业率与学历呈“倒金字塔”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
 
  钟晓红说,专科、高职院校注重教育过程中理论和实训的结合,为企业输送“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就业渠道相对畅通;本科教育更侧重综合素质,着力为就业市场输送通用型人才;研究生阶段则注重专业性研究,针对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对缺失。
 
  毕业生择业心态也是影响就业行为的主因。钟晓红分析说,毕业生学历层次越高,越在意投资与回报的比重,选择工作的眼界就越高。这种心态表现为更加追求薪资与社会地位层面的满足,造成部分毕业生延迟就业。
 
  用人单位招聘观念由以往“重学历”到“重实用”“重稳定”的转变也是促成就业率与学历“倒金字塔”现象出现的重要因素。百度江西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用人单位的招聘观念也在不断革新,除特殊行业需求之外,用人单位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时不再一味追求高学历,而是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稳定性,导致部分用人单位因顾虑人才流失反而更愿意招收本科毕业生。
 
  多角度引导就业
 
  一些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孩子也能在社会上立足,有的甚至发展得不错;相比之下,读了大学却未必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一现象给人一种错觉,“读书无用论”思想有所抬头。业内人士认为,要打破就业率与学历成“反比”困境,宜从多方面多角度着手。
 
  第一,高校要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合理优化专业配置。我国产业发展模式下的就业环境,决定用工需求缺口主要出现在制造业、农业等应用技术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然而本科以上普通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突出。外加部分院校专业的盲目扩招,导致综合管理类生源饱和而市场所需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加剧。
 
  第二,大学生的应用型技能教育宜全面铺开。在学制设置上,应延长应用型技能实训时间,使毕业生在毕业之前具备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应对岗位需求。
 
 
  第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积极推进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提前思考就业问题,明确就业意向,调整心理预期,理性选择职业。江西财经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玉杰说:“大学生就业找工作不是应届毕业生专属,当学生步入大学校门时就应开始引导他们考虑职业发展问题。”
 
  第四,加强毕业生的创业教育。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人士表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为毕业生搭建创业平台,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第五,毕业生应合理调整择业心态。廖明波建议,毕业生应摆正心态,以平常心沉静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